钉螺是淡水还是海水生物?吃了会得血吸虫吗?是淡水生物,也是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。主要生活在淡水湖泊、河流或水库中,如果我们吃了生的、没有煮熟的血吸虫,是有很大概率患上血吸虫病的!一定要充分煮熟,就可以杀灭虫卵,降低感染风险。
钉螺是淡水生物,生活在淡水湖泊、河流、水库中,在有的农田也能看到钉螺的存在,它的体长约2-3毫米,椭圆形或卵圆形,表面光滑。头部前端有一个扁平的触角,是用来感知周围环境和食物来源的。足部分裂成两部分,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。
钉螺还是雌雄同体,可以自我受精,每年产卵20-30次,每次产卵量达200-300个。
首先看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,图片就比较清楚。当受感染的人或动物排出感染血吸虫的卵子入水中时,这些卵子会孵化成为毛蚴,毛蚴会穿过钉螺的身体,利用它们的体内环境生长和发育。毛蚴成熟后,会通过钉螺的分泌物进入水中,并等待新的宿主。
所以当人类或动物接触受污染的水时,毛蚴会直接穿过人类或动物的皮肤,进入它们的血液循环系统,最终寄生在人体内的各个器官中。这些寄生虫会在人体内大量繁殖,导致血吸虫病的发生。同理,我们吃了没有煮熟的、被感染的钉螺,那么患上血吸虫病的概率极大。
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,它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,如皮肤瘙痒、发热、腹泻、腹痛、咳嗽等。患者在长期感染的情况下,可能会出现贫血、肝肾功能损害、营养不良等严重症状,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。
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主要包括:
1、避免接触污染的淡水。最好可以穿着防水的靴子等防护装备。
2、饮食时要注意卫生,不食用未经煮熟的淡水生物。
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,如果吃了带有血吸虫的钉螺,是有可能得血吸虫病的。所以切记钉螺不可生吃,就算是爆炒也要确保熟透了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