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是两种不同的常见精神障碍,但二者在同一患者身上共存的现象很常见。研究发现,37.3%的抑郁症患者共病某种类型的焦虑障碍,而标注为抑郁症伴焦虑痛苦特征者占74.63%[1]。这类患者抑郁症状与焦虑症状均较为严重,认知功能损害明显,有更高的自杀风险,容易复发,病程较长,药物治疗起效时间慢,患者治疗依从性低,临床治疗难度大[2]。那么抑郁伴焦虑怎么治疗呢?
根据CSNP发布的临床诊治专家共识,抑郁伴焦虑症患者的治疗原则为以药物治疗为主、结合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[3]。
药物治疗为抑郁伴焦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。目前,对于抑郁症合并焦虑障碍的治疗药物推荐选用新型抗抑郁药,如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)、5-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(SNRI)、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(NDRI)这三类药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较高的耐受性,被推荐为一线用药。
SSRI为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,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,并且用药安全性高,常用药物有氟西汀、帕罗西汀、舍曲林、西酞普兰和氟伏沙明,俗称抗抑郁药的“五朵金花”。尽管治疗焦虑性抑郁症的疗效低于非焦虑性抑郁症,但研究表明 SSRI用于抑郁伴焦虑症的治疗显示明显的治疗效果。
SNRI 主要作用于5-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,高剂量时还能表现对多巴胺的作用,对抑郁伴焦虑的疗效明确。因此,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获得一线推荐。
NDRI代表药物安非他酮,治疗抑郁伴焦虑的疗效与SSRIs、SNRIs相当,也推荐为一线药物。
抑郁与焦虑及睡眠障碍是相伴相随的,涉及多种神经递质,如5-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、多巴胺等,仅单一机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。因此,对于抑郁伴焦虑患者来说,选用拥有多重作用机制并且副作用少的药物更有助于全面改善症状。我国新上市的抗抑郁药物若欣林,全球首个三通道抗抑郁药(SNDRI),同时作用于5-HT、NE和DA三种神经递质,从而发挥抗抑郁、焦虑的作用,三期临床试验表明若欣林全面改善患者的症状,同时安全耐受性好,不影响功能、体重,对血压和睡眠影响小,药物相互作用少[4],是治疗抑郁伴焦虑的重磅药物,国内专家看好若欣林的临床表现。
物理治疗如电抽搐治疗、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、经颅直流电刺激、迷走神经刺激术、深部脑刺激、磁抽搐治疗等神经调控技术,已经逐渐应用于抑郁障碍及其急症、难治性患者的治疗。
心理治疗,认知行为治疗、人际心理治疗是抑郁障碍的一线治疗,可以作为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替代或补充。研究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增效治疗焦虑性抑郁症,有效率和临床治愈率约为30%。人际心理治疗对抑郁焦虑共病具有确切的症状改善作用。推荐认知行为治疗辅助治疗为一线选择,人际心理治疗辅助治疗为二线选择。
抑郁伴焦虑症因其症状复杂、病程迁延、治疗棘手,更值得临床医生高度重视,及时识别与明确诊断,帮助患者早期控制病情、回归社会并减少复发。
参考
[1]Hasin DS,Sarvet AL,Meyers JL,et al. Epidemiology of adult DSM-5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ts specifi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[J]. JAMA Psychiatry,2018,75 ( 4) :336-346
[2]Trivedi MH,Rush AJ,Wisniewski,et al. Evaluation of outcomes with citalopram for depression using measurement-based care in STAR*D: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[J]. Am J Psychiatry,2006,163(1):28-40.
[3]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抑郁障碍研究联盟.伴焦虑痛苦特征抑郁症的临床诊治专家共识.
[4]若欣林®Ⅲ期临床试验数据
2023-04-17
2023-04-16
2023-04-16
抑郁伴焦虑的状态什么意思,比抑郁更复杂严重(焦虑症十个表现)
2023-04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