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胃病:宋万臣主任眼中的 “后天之本” 调理术

首页 > 中医养生 > 作者:AMD(原创)2025-09-07

“十人九胃”,现代都市人的脾胃总在承受着多重考验 —— 暴饮暴食、节食减肥、熬夜应酬,不少人常年被胃胀、反酸、腹泻等问题困扰。西医多以抑酸、促消化药物缓解症状,而在中医看来,脾胃是 “后天之本”,掌管气血生化,脾胃失和需从根源调治。宋万臣医生深耕脾胃病诊疗多年,用 “健脾和胃、升降复常” 的思路,帮助无数患者重建消化秩序。

中医视角:脾胃病多由 “失衡” 引发

宋万臣医生常说:“脾胃就像家里的厨师,既要能接纳食材(胃主受纳),又要能把食材加工成营养(脾主运化),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出乱子。” 中医认为,脾胃病与 “饮食不节、情志失调、劳逸失度” 密切相关:

过食辛辣油腻会让胃腑积热,出现烧心、便秘;贪凉饮冷则易损伤脾阳,导致腹泻、腹胀;长期焦虑抑郁会使肝气犯胃,引发胃痛、嗳气。在杨医生的诊室里,常见的脾胃病辨证类型有:脾胃虚寒型(怕冷、吃冷就拉)、肝胃不和型(胃胀连及两胁、爱叹气)、湿热中阻型(口苦口臭、大便粘滞)。

辨证施治:不止 “开胃”,更要 “调平衡”

“治脾胃病不能光用助消化的药,得看是‘动力不足’还是‘通道堵塞’。” 宋万臣医生治疗脾胃病讲究 “通补结合”,既避免盲目进补加重负担,也反对一味攻伐损伤正气。

一位 28 岁的白领长期加班,因反复胃胀、反酸就诊,胃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。她还伴有失眠、易怒,杨医生辨证为 “肝胃不和”,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,疏肝理气、和胃降逆,同时配合针刺足三里、内关穴。两周后患者胃胀减轻,后续加用健脾药调理月余,症状基本消失。

对脾胃虚寒的老年患者,杨医生善用 “温中法”。70 岁的张大爷患萎缩性胃炎多年,吃凉食就腹泻,四肢怕冷。杨医生以理中丸为基础,加用砂仁、木香理气,焦三仙助消化,同时嘱咐他用生姜艾叶煮水泡脚。三个月后,张大爷的食欲明显改善,腹泻次数减少。

日常护脾胃:记住 “三字诀”

宋万臣医生总结出护脾胃的 “忌、择、动” 三字诀:

:忌空腹喝冰饮、忌睡前吃撑、忌长期久坐不动。

:脾虚者多吃山药小米粥,胃热者可吃绿豆百合汤,肝胃不和者喝陈皮佛手茶。

:饭后散步 10 分钟,每天按摩中脘穴(肚脐上 4 寸)100 次,促进脾胃运化。

相关养生推荐

必看养生排行